今天要讲的故事发生在2018年的除夕夜,张扣扣连杀三人的案件引起了全国的轰动。是什么让这个男人走上了如此疯狂的复仇之路?原来,他曾在13岁时亲眼目睹母亲被人残忍打死,而这件事深深地埋在了他心底,默默地蛰伏了22年凡资配,直到最后他为母亲复仇。面对法庭的审判,张扣扣的话让人沉默不语。那么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,是什么促使张扣扣做出了如此极端的选择,他的结局又将如何呢?
“你们说我是在为母亲报仇,这种说法只是个幌子;说我对这个社会不满、对生活不满,那这个社会不满的人多了,难道每个人都去杀人吗?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,我又不是疯子。”张扣扣在法庭上冷静地说出了这番话,字字句句令人深思。母亲之仇,岂能轻易忘却?事情要追溯到1996年的一场变故。
展开剩余85%那一年,农村的承包制盛行,张扣扣的家和邻居王自新家的关系一直不错,两家人合作经营村里的粮食加工厂,约定轮流承包。然而,王家在承包了两年后突然反悔,打破了这个约定,导致两家关系逐渐紧张。一次,因矛盾爆发,两家发生了激烈的争吵,接着局势失控,变成了肢体冲突。在混乱中,张扣扣的母亲汪秀萍愤怒地向王自新吐了口水,王自新被激怒,捡起一根木棍朝汪秀萍的头部猛击数下,最终致使她重伤身亡。13岁的张扣扣正藏在一旁,亲眼目睹了母亲被王家人致死的全过程,成为了他一生的阴影。更让人痛心的是,母亲的尸体在众目睽睽下被解剖验尸,周围的人围观着这场闹剧,像看热闹一样。那一刻,孩子的心灵彻底崩溃。
1996年12月,法院作出判决,王正军因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被判刑7年,由于他年少且认罪态度较好,得到了从轻处理,并赔偿了张家9000多元。然而,母亲的丧葬费就占了8000多元,最后张家实际拿到的赔偿金只有1000多元。这一结果让张家人愤愤不平。更令人气愤的是,根据张扣扣父亲和姐姐的说法,打死汪秀萍的根本不是王正军,而是王富军——王家的长子。当时,王富军已经成年,如果是他出来认罪,面对的惩罚将会更重,但由于王正军未满18岁,得到的处罚较轻。更有传言称,王家之所以能逃脱更重的处罚,与王家长子在当地乡政府担任主任职务有关。张家无权无势,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,接受了这样的现实。
母亲的死对当时年仅13岁的张扣扣造成了极大的影响。原本活泼开朗的他变得沉默寡言,甚至开始拒绝与外界接触。2001年,张扣扣成年,他应征入伍,加入了武警部队,在军中度过了两年。那段时间,往事如影随形,痛苦的记忆深深植根在他心中。每当他想到母亲死去的画面凡资配,心中总是充满愤怒和自责——如果自己当时长大一些,是否就能救下母亲?
2003年,张扣扣退伍回到家中。没有学历的他开始面临生活的重重困难,而此时的王家却过得相当滋润,王自新盖起了小洋房,还换了新车,甚至刚出狱的王正军也找到了工作,结婚生子。真正的凶手王富军则做起了生意,生意红火。张扣扣心中愤懑不已,常常自问,如果母亲还活着,自己和家人是否也能过上好日子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浑浑噩噩,张扣扣决定外出打工,试图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。然而,和王家相比,张家依然过得非常拮据。2017年底,张扣扣回家准备过年,他和父亲商量着等过完年再出去工作。2018年2月15日,张扣扣看到了王家和和美美团圆的一幕,王家几兄弟齐聚一堂,正准备去扫墓,这一刻,他心中的复仇之火彻底被点燃。张扣扣戴上帽子和口罩,带着一把尖刀,埋伏在半路,等待着复仇的机会。
在王家兄弟扫墓归途中,张扣扣终于找到了机会,持刀从背后扑向王正军,狠狠一刀刺进他的脖部。两年的军旅生活使张扣扣的动作干净利落。看到王正军倒下后,张扣扣没有停手,他迅速转向正在逃跑的王校军,对准他的腹部连捅数刀。王校军倒地不起。接着,张扣扣冲进王家,见到王自新后便开始一通乱捅,直到他确信几人都已死去。然后,他毫不犹豫地回家取来汽油,烧毁了王家的轿车。
此时,张扣扣浑身是血,看着眼前熊熊燃烧的火焰,仿佛回到了那晚母亲被杀的情景中,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。复仇完成了!杀三人后,张扣扣没有逃走,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恐慌,反而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静。他回到家,看到夜空中的焰火,露出了释然的笑容,静静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审判。
村里人心惶惶,没想到第二天一早,张扣扣主动选择了自首,对于自己杀人的行为,他供认不讳。2019年1月8日,法院一审判决,张扣扣因故意杀人、故意毁坏财物等罪被判死刑,剥夺政治权利终身。二审维持了原判,法院认为张扣扣的自首行为不足以从轻处罚。
据说,在执行死刑前,张扣扣对着泪流满面的父亲只说了一句话:“爸爸,没事的!”事件曝光后,社会引起了激烈的讨论。一些人认为,张扣扣因生活困境和对社会的不满才走上了杀人之路,他为母报仇只是一个借口。而也有一些人认为,虽然张扣扣的行为违法,但他心中的痛苦和复仇情结令人同情,认为他不该受到死刑处罚。
从法律的角度来看,张扣扣的母亲的仇早已得以偿还,王正军已经服刑7年,而张扣扣的行为,已经远远超出了复仇的范畴。连杀三人的行为本质上属于故意杀人,必须依法严惩。任何形式的私下复仇都会破坏社会的稳定,法律不能纵容。
“冤冤相报何时了”,仇恨只会让人失去理智,忘记反思。张扣扣的内心被仇恨吞噬,他的复仇行为早已不再是出于“孝义”,而是走上了一条罪恶的道路。想必母亲在天之灵,也不愿看到儿子变成这样。最终,这起案件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:面对纠纷和矛盾,冲动只会带来灾难,理智和法律的途径才是唯一的出路。
发布于:天津市粤友钱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